三能浙警丨翁燕敏:解码人像背后的秘密 |
|||
|
|||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全警忠实践行“三能”要求,充分展示新时代台州公安的良好形象。台州市公安局推出“三能浙警”专栏,展现他们忠诚履职、担当奉献的动人故事,激励全警以身边先进典型为榜样,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翁燕敏:解码人像背后的秘密 在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的科技信息化科,翁燕敏的电脑屏幕上永远开着几个界面:一行行代码、一张张比对图、不断跳动的数据模型…… 从警9年,这位90后科技警察用技术改写了传统刑侦的办案逻辑——他首创研发10类应用模块,累计服务公安工作290万余次;打造技战法矩阵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协助破获案件3500余起;创新搭建50余个数据模型,在防疫、治理、寻亲等实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2019年,翁燕敏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2年,他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24年,他入选了“台州市高层次特别支持人才”计划…… 从“人眼盯屏”到“智能识别” 2016年,翁燕敏刚毕业就碰上一桩棘手的便利店盗窃案。他和同事熬了整整一周,一帧帧比对,才锁定目标。当时,智能识别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几乎空白,翁燕敏连编程基础都没有。但他利用业务时间自学,硬是啃下了图像算法、神经网络这些陌生概念,甚至自创了一套“分类比对技法”。2018年,他运用这套技术成功锁定了犯罪团伙,最终将5名长期流窜作案的嫌疑人一网打尽。 “他的眼睛像装了算法”,同事这样评价他。但翁燕敏想得更远:“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比不上让所有警察都掌握这项技术。” 让每个警察都拥有“AI之眼” 2017年,翁燕敏牵头成立全国首个警务视觉图像工作室。2020年,他研发的AI模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23年,他又与市局科信支队的同事合作开发“视频AI+”平台。他还组建了“超级识别者联盟”,目前已吸引6600多名警务专家加入。在黄岩“1994.4.18”伤害致死案中,潜逃23年的金某某通过改名、伪造身份等方式隐匿行踪,在宁夏偏僻农场生活。面对嫌疑人精心设计的身份伪装,翁燕敏带领团队运用智能分析技术,日以继夜拨开迷雾,最终锁定目标,让这起沉积多年的命案最终告破。 今年6月,他参与制定的国家《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来源检验》标准正式颁布,成为打击利用AI犯罪的关键认定标准。 技术有精度,更有温度 2017年,翁燕敏在法医科室看到救助站送来的一组流浪人员的照片,他们身份成谜。他试着用人工智能技术配合人工查验,试图找到他们的身份。几天后,他帮流浪7年的张友江找到了家人。张友江的儿子跪地痛哭:“我们找了7年,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那一刻,翁燕敏决定启动“灯塔工程”。被拐24年的郭新振,最终与亲生父母相认;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让陈某时隔32年回到家乡……156名流浪者、22名被拐儿童,因为这项技术重新拥抱家人。截至目前,他已帮助178个家庭团圆。 “我们所做的,就是用科技信息化手段转化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守护我们的人民和家园。”从基层民警到国标制定者,翁燕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他说:“作为青年民警,在未来的工作里,我更要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