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微信:治“病”路、驯“野马”……这里交通死亡事故持续下降有“密码” |
|||
|
|||
临海市沿江镇兰道村沿路建房,曾经处处是路口,交通事故多发。2018年开始,汛桥交警中队会同交通部门在沿村一公里的路段上安装隔离护栏,开了两个斑马线道口,并装上电子抓拍系统,在台州率先开展农村道路礼让斑马线活动,有效约束了不文明交通行为,这下村民终于可以安心过马路了。 这是荣获全省“枫桥式交警中队”称号的汛桥交警中队治交通降车祸的一个缩影。 汛桥交警中队辖区汛桥、沿江两个乡镇,主要道路有104国道和县道马上线,是台州物流中转中心和物资运输中心,日车流量万余辆,且公路沿线村庄、企业和学校多,交通状况复杂。 近年来,该中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发力,强势交管,多措并举打造亲民、高效的交通治理新格局。2018年,辖区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同比下降65.2%。2019年,同比再下降12.5%,实现了交通死亡事故的持续下降。 整改“带病”道路农村道路基础设施薄弱、混合交通普遍,道路“带病”是引发交通事故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汛桥交警中队实行“民警包片包路段,辅警辅助路长兼包村”的责任承包模式,借力地方政府,发动村干部、网格员进行交通事故隐患排查,通过增配隔离护栏、爆闪灯、警示桩、警示牌等措施整治“带病”道路。 南鹰实业有限公司位于104国道线灵江湾村路段,原先企业到对面村庄没有设置斑马线,很多员工为了图方便,上下班会跨越隔离护栏,横穿国道。但国道线上通行车辆多,车速偏快,很不安全。汛桥交警中队建议公路部门在道路沿线设置两条斑马线,并联系企业负责人安排专人,每日在企业门口进行值班轮岗。同时,将员工有关违法行为与企业相关考核挂钩,以此督促企业监督员工遵守交通规则,交警将管理到位的企业,评为交通安全管理优胜单位,以减分券的形式予以奖励。通过这些“硬核”措施,员工的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018年以来,通过政府出资、企业包干、村级修复等多种渠道,实现了近55公里道路的全线亮化,安装了10处虚实测速设备和38处各类提示标志,以及104国道的全线机非隔离、马上线穿村道路中央隔离等交通设施,为实现辖区的道路交通事故断崖式下降提供了必要条件。 治愈“野马”顽症汛桥交警中队辖区运载煤炭、河沙、钢铁等物资的过境重型大货车多,且都是外籍车辆和外籍驾驶员,他们超载、超速等野蛮开车的情形尤其突出,“巨无霸”驶过时地动山摇,成了最招人恨的“平头哥”。为此,该中队找准外籍车违法行为特点,向这一交通顽症开刀,确保道路通行安全有序。 该中队首先抓细抓实,强化源头管理,通过专项排查整治,摸清了外籍车辆和外籍驾驶员底细,建立台账,规定运输时间和路线,并召开专门会议和建立外籍车辆行业微信群,加强日常交通安全教育,促使他们遵守交通习惯的养成。其次,向沿江镇政府建议在县道马上线亭山路段设置一个交警岗亭,组建了执勤巡逻组,与中队巡逻力量互相衔接,以重型大货车为重点整治对象,做到严密细致检查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交通违法特别严重的车辆坚决予以停运处罚,管控成效明显。同时,该中队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原则,每季组织一次“外籍驾驶员进警营”活动,通过警民互动,消除执法与被执法紧张关系。在青岭收费站设立“过境货车服务点”,为过境货车驾驶员提供安全警示教育、便民生活等服务,让外籍驾驶员真切感受到交警的真诚。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来自重庆的运煤车队老板李强对此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以前我们开车注重多拉快跑,额定载重几十吨的普通货车常常载重超百吨,有人戏称我们是‘百吨王’,事故也常有发生。现在,限时、限超、限速后,运输效益反而好得多了!” 携手“护航”百姓 在汛桥和沿江两镇,每当夜幕降临,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路上行走时,两只手臂上总是戴着荧光橘黄色袖套。交通事故分析发现,老人们喜欢穿深色衣服,夜间出行不容易被车辆驾驶人看见,常引发交通事故,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汛桥交警中队专门筹资,独家订制“安全袖套”,发放给辖区的老人们。截至目前,已发放“安全袖套”5万余副,袖套上的反光条可以在夜间对车灯起到反光作用,这份安全礼物让老人们十分高兴。 无独有偶,在104国道汛桥镇路段,浙江省振东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下夜班的员工身穿“荧光条”工作服,骑车融入在夜色之中,形成了一条条荧光色长龙。“夜班后,穿‘荧光服’回家,心里踏实;过往车辆会顾及我们,安全系数提升了!”该公司员工蔡大姐高兴地告诉笔者。 汛桥交警中队先后推行在人力三轮车和电动自行车贴荧光条,给老年人发放“安全袖套”,在振东、南鹰等5家大型企业推行“荧光服”出行,交通事故预防效果十分明显。汛桥交警中队还多元化、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进村入企入校宣传,并对辖区内老人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同时,通过评选安全示范村和优秀交通安全劝导员活动,既激发村级参与交通管理的积极性,又提高交通秩序管理水平。 |
|